2014年7月25日,我有幸应邀主持由南方周末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高峰论坛。针对南方周末联合凯迪网络发布的《2013-2014年度中国公益基金会舆情报告》,我做如下点评:
非常好的舆情报告,有几点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这两年果真是慈善公益大热,广东省公益基金会数量傲居全国第一,所以在此也广而告知一下,由国家民政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慈善公益项目展示交流会将于9月19日在深圳举行。去年第二届慈展会共有828家企业、社会组织、城市政府等机构参展,14.1万人观展,近100场论坛沙龙与公益体验活动,社会资源对接18.07亿元。今年主要承办方深圳市民政局锐意创新,希望再创佳绩,欢迎各位。
教育类公益基金会数量在全部基金会数量中占比高达43%,我想再追问一下,这中间有多少机构在做教育领域的传统慈善,也就是所谓“老教育、新设备”的捐赠,有多少是以人为本的,无论是以学生还是老师还是家长,而不是以校为本的或者是说以物为本的捐赠?社会力量推动教育创新势在必行,中国真正需要的是有想象力创造力行动力,有生命弹性有人文关怀有责任的人,教育是一个民族或者国家提升文明底线的关键,也是中国走向复兴与繁荣的法宝。
看公益基金会的媒体报道,其中有一些是媒体自己做的公益基金会,一方面体现媒体以其核心资源在做战略慈善,这是我们所推崇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媒体也是公器,媒体如何公正地分配自己的版面,宣扬传播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益项目呢?如何看待整个公益基金会圈中资源的垄断问题,无论是公募基金会的渠道优势还是土豪基金会的名人效应?无论是媒体的曝光优势还是互联网的粉丝垄断?谁应该负责为公众提供更多选择?
从词频的大数据归纳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公益现状,如果有一些趋势的研判或者是说引领性的启示会不会更好?比如以同期增幅,比如以与国际比较出现某些词频的比差,比如说社会创新、社区基金会、教育创新、公益金融、社会企业、社会影响力投资、社会效益交易所、社区治理等等这样一些新的词条,有没有可能跟慈善公益多一些相关性呢?有没有可能出现在我们的词频里呢?哪怕是一个趋势。也许听上去高大上,但是正因为这样才会让慈善丰冠,构建公益生态链条。
再往后,在熟知的公益服务里面我们欣喜看到“社区服务”占到了6个百分点,这就是慈善的生根了,这与民政系统着力推动的社工服务和社区发展相关。公益基金会的项目若不接地气,哪有真的民众参与和透明公开?在公众最关心的公益信息里面非常棒的是有23%关注基金会的帮扶效果,其实有效公益最珍贵的品格。
再往后我们看到关于公益的网友言论负面情绪超过70%甚至91%,负面情绪也是一种关注,但是曼德拉说过,相比憎恨,爱会更加自然和美好。凯迪的猫眼云情报系统告诉我们一个实情,而我们去应该去剖析,如此微弱至小于5%的希望度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并且去做出改变。
好在,年度代表事件的亮点够闪烁。比如壹基金爆发的专业慈善活力,比如海航工会80亿元捐赠控股一个知名企业。深圳正在尝试学校基金会化改革,中国的精英和特色大学基金会化探索值得期待,公益正在推动中国教育的治理结构的改变。
还有更棒的,就是网络热议和新型捐赠平台两项调查结论,这是一个扁平互联的世界,跨国界、跨行业、跨部门的无界协作成为常态,公益界的新玩法、新渠道精彩纷呈,应接不暇。新技术展现并推动了真正的公众便捷参与度,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甚至是颠覆性改变的可能。让我们都能够相信,未来中国公益,你值得拥有!